家长们常常问,《南京照相馆》到底适不适合小朋友观看呢?他们担心影片中可能出现不适合儿童的场景,会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冲击。这样的忧虑无可厚非,但带着孩子们初次观影的家长们,却纷纷表达了感人的反馈。
有一位家长分享道,孩子观看后哭得眼睛都肿了,回到家立刻把游戏卡牌全都扔掉,立志要好好学习,报效祖国。还有人提到,尽管孩子也流泪,但并不是因为影片中的恐怖场面,而是因为电影用一种克制的方式展现了历史,甚至没有展示日本侵略者的凶暴。而更多的家长则没有过多言语,孩子们的手写观后感直接打动了他们的心灵。看着小朋友用稚嫩的文字写下那么深刻的见解,许多父母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些孩子比成年人想象中的要坚韧和成熟得多。
展开剩余84%佟丽娅也亲自带着儿子去电影院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。虽然在观影过程中,儿子泪流满面,但相比于心痛,佟丽娅更多感受到的是无比的自豪。因为她坚信,这些泪水将铭刻在儿子的心中,这段历史也将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。
归根结底,像佟丽娅这样的反馈,为《南京照相馆》的“儿童不宜”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解读,甚至使其成为许多家长精心挑选的暑假作业。作为一部揭示反人类暴行的历史电影,《南京照相馆》为何能以一种克制而深情的叙述方式,成为适合儿童观看的温暖历史教育片呢?
首先,这部电影的目标并非展现暴行本身,而在于表现中国人的勇气和希望。诚然,《南京照相馆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,成为孩子们的观影选择,离不开导演申奥的精心执导。许多父母在决定是否带孩子观看这部影片时往往犹豫,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以“南京大屠杀”为主题的电影常常直白再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,以此博取观众的同情心。
然而,申奥在开拍的第一天就明确表示,他不希望将暴行视作卖点,而是希望能保护演员和观众,同时让历史上的所有受害者在银幕上不再受伤。为了践行这一信念,他在拍摄时避开了许多激烈的施暴镜头,甚至在许多涉及受害女性的镜头中,特意使用假人,绝不让真正的演员受苦。
在整个制作过程中,他始终对历史、演员和观众怀有极大的敬意,从未忘记历史电影所应具备的人文关怀。当不可避免的残暴场景出现时,申奥也会以非常克制的方式加以展现。譬如,令人痛心且触目惊心的小孩被摔镜头,出现在远景镜头中,并进行了模糊化处理,避免了直白的血腥与暴力展示。这种处理方式既是对演员的尊重,也是对观众的保护。因此,即便全片在讲述惨痛的悲剧,观众却感受到的更多是深沉的悲悯而非暴力冲击。
在我心中,尤其难忘的是一个镜头,申奥在描绘“杀人比赛”照片时,画面中特意摆放了一尊佛像,让观众从对暴力的目光中抽离出来,深入思考和审视日本人的罪行。饰演林毓秀的高叶曾在影片推广活动中分享了一个感人的幕后故事。她提到,在剧本的第一版中原有一场林毓秀被侵犯的惨痛戏份,但在第二版剧本中,这一情节被完全删除。她向导演询问原因,申奥简单明了地回答:“没有理由,就是不想!”他强调,血腥和暴力的行径过去我们已经听闻太多,不想将其作为噱头。拍摄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目的,始终是为展现中国的勇气与希望。
其次,与其对历史选择性回避,孩子们更需要铭记。日本侵占南京后,实施了长达数周的屠杀,但为了维护国际形象,他们严禁媒体报道真实情况,反而伪造“亲善”照片。申奥在采访中表示,《南京照相馆》首次揭露了日军此类图片背后的卑劣。本该传达美好情感的儿童照片却成为了日军宣传的工具,孩子们的笑容在真实的历史面前变得悲哀。
电影中的一幕让人心痛不已。当一位名叫金婉仪的十岁小女孩被问及长大后的愿望时,她眼中带着憧憬,却又沉重地说:“其实,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。”随之而来的字幕写道:“如果你们长大了,就一定要替我们好好活呀。”此刻,电影与现实交融,映照出我们如今的生活正是他们曾经渴望的时代。许多家长担忧孩子们会对影片感到害怕,但那些画面却是当年孩子们真实的生存经历。我们真的有理由去畏惧这段历史吗?
最后,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,更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。随着时间推移,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中国孩子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,而日本方面则在不遗余力地试图篡改历史,例如将“南京大屠杀”改称为“南京事件”,甚至在教科书中宣扬当年的侵略是出于“拯救”。甚至一些年迈的日本人也会质问为何经过多年依然讨论这个历史。实际上,这种态度并非近年来才出现,早在悲剧发生当时,他们就一直试图掩盖真相,伪装暴行。面对 military tribunal 的时候,他们还谎称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,这种荒谬的言论令人愤怒,更让人警醒。
历史若不被铭记,可能会被扭曲,甚至被抹去。《南京照相馆》的存在正是在提醒我们,这不单是一部电影,而是对历史的回响,对良知的呼唤。它以影像留存证据,以故事唤起记忆,说明有些痛苦我们无法忘却,有些真相必须代代相传。这样做,不是为了仇恨,而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。每当多出一个观众观看这部电影,就多了一份证据,这段历史也就能被更广泛地传承下去——即使某些小朋友暂时无法观看,如导演所言:“电影在那儿,等待他们长大。”(撰文:斯特不离谱)
发布于:山东省利众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